.

吴万哲我站在二王像前

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
我站在“二王”像前●吴万哲我又一次来到秦岭大散关景区,又一次站在南宋抗金英雄吴玠、吴璘像前。聆听烟雾缭绕的云海中如泣如诉的阵阵松涛,观瞻造型威猛、形象逼真、历史烟尘斑驳的英雄雕像,一阵来自灵与肉深处的膜拜、钦敬、仰慕之情油然而生。我不知道,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被称为“王”的人,但我却知道,翻遍中国历史,贫民出身、依靠军功获赠“王位”的仅此二公。知道“二王”的故事,是在30多年前读师范的时候。历史课上,老师将“吴玠、吴璘带领残兵败将在秦岭大散关大败金兀术10万大军”的故事讲得壮怀激烈,可知道“二王”是我的远世老祖,却是近年的事。几年前,《宝鸡日报》刊了一篇《抗金名将吴玠后裔今何在》的文章,赫然写到“有一支迁到了麟游县酒房镇吴家大庄”。吴家大庄,那是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啊!我从小听人说过,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,“吴玠后裔”说还是首次听到,心中难免狐疑,文章却言之凿凿,且有《族谱》为证。为探究真伪,我几经周折,找到了作者吴正茂。他是渭滨区政协委员,人虽年轻,但对宝鸡地方史的研究却建树颇多,被媒体誉为宝鸡的“县志王”。当我说明来意,他也不做解说,只从抽屉“嗵”、“嗵”,扔出4大本砖块一样厚的《吴氏宝鸡族谱》,让自己看。我小心翼翼翻阅那些熏染历史沧桑烟尘的《族谱》,发现上面果然写着“玠”“璘”的名字,而且在序与跋中,赫然写着“有一支后裔迁到了麟游县酒房镇吴家大庄”的字样。白纸黑字,我可以不相信他的文章,但我不能不相信我的眼睛啊!吴正茂告诉我,吴氏兄弟原籍甘肃静宁,后迁庄浪,因长期镇守大散关,家人便多迁居秦岭南麓八鱼一带。吴璘孙子吴曦犯事,按律“诛灭九族”,消息传来,族人自危,连夜向北逃难,途中老弱病残落荒虢镇塬边、凤翔,身强力壮者越过凤翔北边老爷岭,钻进麟游大山。庆幸的是,后来皇帝念及“二王”高功,只斩杀了主犯,再无株连,这才保全了吴氏其他血脉。吴正茂的话,听得我心惊肉跳。如果皇帝老儿稍微狠狠心,怕就没有今天我老吴了!我们还议起辈分大小,在谁把谁叫叔的问题上起了争执,最后商定参照族谱上的“八字辈”定夺,我们村的近四代是“顺、彦、万、振(正)”,依此相论,我硬他一卯,当是吴玠25代孙,他低我一个辈分。那以后,每游大散关,我总要站在二吴像前,双手合十,像西方人膜拜释迦牟尼、迷信老太太敬奉玉皇大帝那样,虔诚而神圣地叩拜一番……雕像为花岗岩质地,虽刻于近代,但做工考究。二吴皆着铠甲,戴头盔,将军装束,双目冷峻,形象威严。哥哥吴玠坐着,左手握拳,收于胸前,似下定不灭胡虏不罢休之决心;右手五指分开,执于股上,像要猛拍大腿,立马跃起,执剑杀敌。弟弟吴璘站着,紧紧依着兄长,左手执剑身,右手把剑柄,似乎兄长一声令下,定当宝剑出鞘,冲锋陷阵,直抵金营,杀他个人仰马翻,昏天黑地。此后,我较多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ysty/882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