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尚珺复读15年,很多人认为他浪费了大好时光,偏执于清北、中科大,导致浪费了大好青春。就算今年去读大学了,大学毕业出来都已经三十七八岁,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。虽然也很多人认为唐尚珺是个有梦想的人,精神值得表扬,但显然这种执着于高考的想法是不理性的。
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唐尚珺01.考上清华成为他贫困生活里的一束光
唐尚珺出身寒门,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。十几年前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,没见过什么世面更没有这什么开阔的思维高远的格局,摆在他面前的一条路——高考,他必须要走好。唐尚珺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偏远山村,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,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。他出生那一年,母亲40岁,属于高龄产妇,受了很多苦才生下他。父亲因为超生问题丢了工作,一家人都靠着种甘蔗、桉树和刮松脂勉强维持温饱。每到甘蔗成熟的季节,唐尚珺都要跟着父母到山上大干一场,将砍好的甘蔗用绳子捆好、搬运、拆卸、装车……如此重复。一捆甘蔗几十斤重,每背一次,唐尚珺好好读书的想法就更坚定一点,不然就只能一辈子干辛苦的体力活。在这种激励下,唐尚珺成了家里最努力读书的人,还没上学时,他便听大人说,村里有一个人考上了清华,毕业就当官,学成归来后还出钱给家乡修了路。
憧憬未来的唐尚珺后来,这位“能耐人”成了十里八乡仰慕的对象,而“清华大学”也成了村里人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结合体。对于他们来说,考上这所大学就意味着拥有学识、地位、财富,以及所有在农村努力一辈子也换不来的东西。
唐尚珺出生时,正是“清华传说”在村子里流传最广的时候,原本大学生衣锦还乡的简单故事被逐渐神化,“长大考上清华大学”也变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大的期许。
02.为追逐心中的那束光,他孤身行走在复读的征程上
此后的复读路,曲折辛苦,也有变数,先后考上、大学,但唐尚珺都没有去读,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按理说应该算不错了,唐尚珺还带父母去北京游了一圈。所有人以为他的高考之路要划上一个句号时,意外又出现了,唐尚珺的父亲生病在动手术,需要8万元。唐尚珺听到一私立高中招分以上的考生会奖励10万元,同时“清华梦”也让他更快地下了决定。为了这笔家庭难以承受的8万元也为着他的不甘心。
带父母上长城唐尚珺复读十几年,他的家人是不赞同的,甚至被蒙在鼓里。直到后来唐尚珺成为网络热点人物,每年高考时成为媒体